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劳动、教育与发展论坛”讲座系列(2)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14-06-10

 
201469日晚,由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劳动、教育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2)在京师大厦9406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应邀作了主题为“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挑战及对策”的报告。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
曾湘泉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兼任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1998—1999年美国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
曾教授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政策和建议三个方面。首先,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失业问题的敏感性使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得,曾湘泉教授所在的中国就业研究所提出了CIER指数(中国就业研究所市场就业竞争指数)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数与职位空缺的比例状况。从近期的指数总体走势来看,CIER指数基本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从供过于求走向面临供给压力;同时,劳动力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宏观经济的波动、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欧美等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等都会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其后,曾教授从劳动力市场供给压力、劳动力市场的能力结构矛盾和区域结构矛盾以及就业质量偏低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很多企业越来越难招到年轻雇员,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供给压力。与此同时,“双结构”矛盾突出,能力结构矛盾意味着高等教育水平与大学生低就业能力之间的矛盾,曾教授对这一问题谈到了很多,从中印数据的对比到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大学培养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至关重要。而区域结构矛盾意味着在不同地区招工难与找工作难的情况并存。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就业稳定性差、收入低、能力职位不匹配现象,在关注就业数量的同时要对就业质量引起重视。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曾教授给出一系列政策建议:第一,旨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就业促进政策,如建立全国性就业信息平台、劳动力市场基础数据建设与信息公开、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与职业生涯规划。曾教授提到了很多国外可以借鉴的经验,如美国的“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DOT职业大词典、从高中开始由专业教师指导的职业规划。第二,旨在提升就业能力的供给性就业促进政策,通过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减少“三本”招生规模,大力发展贴近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以培养出更多有价值创造能力的人才。第三,旨在开发有就业吸纳潜力的需求性就业促进政策,扶持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优化产业布局。
著名经济学家、经管学院李实教授对报告做了精彩点评。李老师对曾教授提到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折、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教育来解决等观点表示赞同,同时就工资溢价问题以及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就职业教育、职业预测、最低工资对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影响提出问题,曾教授都予以详细解答。
赖德胜院长最后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可供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供求关系问题、过度教育问题、教育改革中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尤其是广大青年学者大有可为,可以为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C区3层  邮编:100875